(相关资料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以擦亮“法润淮商”品牌为目标追求,推出一系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挖潜赋能,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
服务靠前一步,助企纾困更有力度。为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提升司法服务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组织百家律所、千名律师开展服务万家以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助小微百千万行动”,编制印发营商环境工作画册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件),走访企业500余家,协调解决问题300个,累计帮助企业挽回或避免损失2.5亿元,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执法审慎一分,护企容错更显温度。市司法局面向全市企业推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行动,创新出台涉企不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的“3+1”清单制度。在该制度牵引下,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尊重规则的基础上运用行政指导、劝导、提醒等人性化执法方式,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成为常态。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市运用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开展涉企行政处罚6602件,较去年同期增加1919件,同比增长41%;为企业减负869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428万元,同比增长100.5%。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会同市委营商办动态调整“三张清单”,进一步推动应当编制涉企包容审慎执法“三张清单”机关全覆盖,应当编制涉企包容审慎执法的工作事项全覆盖,应当执行涉企包容审慎执法的工作领域全覆盖。
挖潜拓宽一域,便企排忧更见广度。为进一步强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市司法局通过创新科技手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一网办”,让政务服务更智能便捷、更人性化。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全市通过相关平台载体已办理知识产权保护类公证事项2000余件,为企业线上办理证据保全公证350余件。同时积极应用远程视频技术,打破传统公证服务模式受地域、时间、基础设施的限制,以科技手段有效化解企业异地商事、维权、挽损等问题。今年3月,淮安公证处为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商务活动的淮安某科技发展公司法定代表人办理远程视频公证,该法定代表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进行电子签名,授权公司在淮员工将公司印章带到公证处,现场加盖公章,1小时后就领取了公证书,确保其商务活动正常开展。
接下来,淮安市司法局将持续擦亮“法润淮商”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率、贡献度,切实以法治营商“软环境”提升市域经济发展“硬实力”。
(淮安市司法局 淮安日报)
关键词: